诗电影
导演:
秦晓宇
演员:
陈年喜,邬霞,乌鸟鸟,老井,吉克阿优,许立志

更新:2024-05-09 22:38

首映:2017-01-13(中国大陆) / 2018-01-15(中国大陆重映) / 2015-06-17(上海电影节)

年代:2015

时长:104分钟

语言:汉语普通话

评分:7.5

观看数:89053

来源网:我爱网

“我的诗篇”2015年度佳片,《迟到》吉克阿优

因为在喜马拉雅上听“吴晓波频道”,知道了他众筹拍摄而成的这部电影,看完后很感动。
工人和诗歌?感觉不搭,也不会好看。但其实是真实、精彩,且深刻。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盏灯,对片中的六个打工者,诗歌就是他们的那盏灯。
每个人的生活都有苦难,但他们六个人的苦难却因为诗歌显示更加悲切和壮美。
有些传统因为年轻一代人对新世界的融入而被抛弃,但诗歌是美的,我相信它会一直存在,因为它给人们的精神带来无比的滋养。

我的诗篇》是阳光下社会底层沉寂的呐喊,声声含泪,字字泣血。无情戳穿了“新闻联播”编纂的盛世豪言,也撕掉了一片落满尘埃的遮羞布。片尾婴儿的诞生“一语”双关,是希望,也或是周而复始。
导演打破常规的在开篇时候把“诗会”主持人切了小半个头,其目的应该是为了表达这群人和他们的诗、生活被压抑。
全片囊括了社会阶层、新旧文化、现实与理想的矛盾碰撞……,布局巧妙。
职业作家用第三只眼评判;而我们的劳动者用灵魂在呐喊。这样的作品,植根到了大地深处,终会发芽。也许在某个契机来临的时候,这些文字会成为新“诗经”,流芳百世,成为这个时代的活化石。
诗歌,是情感表达式,可吟可颂、可歌可泣。
诗歌不止爱情的呢喃,还有生活的悲壮。
全片,值得尊敬。

我不认为这部电影要把它严格地归类为纪录片或者描述为情怀文艺电影,独立电影就是可以按照导演的想法来进行表达,每个人在其中都能部分地被感染到就足够了。我想导演只是想通过电影来挖掘背后的故事,还有反映当下社会的一些问题。诗篇对于工人来说只是他们表达生活的一种方式,可能他们写得并没有很高水平,或者我们也不能完全读懂诗篇的深意。
对于电影手法和镜头,我不太了解就不做过多评论,至少还是有些镜头和文字声音背景相结合的画面是震撼的也让我有所思考的。
人物安排方面,开始以为只有开篇顺序的几个,会按照章节顺序循环讲述他们的故事,结果中间又插入了一些新的人物和事件,比如邬霞,导致单个人物在整部电影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打了折扣,比如比较重要的富士康许立志。至于两段农民工讨薪的内容,有点突兀,一时间不清楚和诗篇人物有何关联,后来猜测是和爆破工陈年喜被辞退扣押两个月工资有关?老井那一段是我比较喜欢的,整体的下井镜头、文字比喻和故事连贯性都处理的比较好,当然,可能也因为老井的诗在我看来是写得比较好的。

5月28日,反映农民工诗人群体现状的纪录片《我的诗篇》以众筹方式在全国一百个城市上映。这是该片自去年11月面世以来最大规模的一轮放映。在中国这个"日常胜小说"的国度,几乎所有事关“生活”(或者“生存”)的纪录片都值得一看。何况这一次,是以诗歌的名义——将诗作为社会话题,是很稀罕的事情。
仔细想一想,新世纪以来,全民性的讨论诗歌的机会,不多。汪国真去世的那一阵子,诗歌热闹了一会儿;余秀华“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时候,诗歌又成谈资。嗯,十多年来,诗歌受宠两次,一次和死亡有关,一次关乎所谓的“残疾”。除了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功劳,艰难时日下“诗和远方”的憧憬大概也是个中理由。 国家不幸诗家幸,果真如此,宁可世上少一些诗人罢。君记否,汶川地震时,“只盼坟前有屏幕,看奥运,齐欢呼”的惊天谄言?
说到打工诗人,郑小琼不得不提。“80后作家”风头正健的时候,身在东莞工厂写诗的她暂露头角并走上文坛。她被媒体冠以“低学历的写作者、流水线工人、打工诗人”,收获名誉的同时也被消费了一把。她的确有实力

“我的诗篇”2015年度佳片,《迟到》吉克阿优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xxxwi.com/zsbk/vod-61152.html

线路F1

影视剧推荐

更多
7.32017美国运动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