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夫子庙
导演:
陆川
演员:
刘烨,高圆圆,中泉英雄,范伟,裴中中,江一燕,木幡龙,秦岚,姚笛

更新:2024-05-02 00:30

首映:2009-04-22(中国大陆)

年代:2009

时长:132 分钟

语言:汉语普通话,日语,英

评分:7.6

观看数:94491

热播指数:1511

来源网:我爱追剧网

“南京!南京!”我看到的是彻骨的绝望

从来没想过要来评论这部电影,它只不过是我浩瀚电影世界里的匆匆过客,从艺术和现实的个人感受上,我都丝毫找不到要为这部电影写影评的哪怕一点理由。但在上海电影节上,陆导演川甚是得意的宣称这部电影20天票房就到了1.6亿,然后王导演小帅就说陆导演川商业上是成功了,但做导演就太失败了,然后立志说自己人穷志不穷,将坚持艺术电影一百年不动摇云云。
看了二位导演的话,我就有了写点什么的冲动,我评论电影,但这不是影评。
毫无疑问,《两个南京加两个感叹号》是部大烂片,之所以这么说是有依据的,因为它包含了一部电影所有的失败元素——支离破碎的情节,矫揉造作的形式,导演主观的欺骗,并不高明的隐喻等等。
但显然王导演小帅把自己当成了中国的特吕弗。在《电影手册》当影评人的特吕弗曾被誉为“电影掘墓人”,在巴赞电影理论和“作者电影”的旗帜下,他的影评极其锋利,充满了攻击性,被骂的人颇不服气:“有本事你拍个出来。”“好吧!”特吕弗回应道,于是他拍了《四百下》,由臭名昭著的影评人特吕弗变成了伟大的新浪潮导演特吕弗

坦白说,《南京!南京》并不算一部很烂的电影。跟市面上纵横驰骋的众多大烂片比,它算很不错了。
但是让人感到纠结和气郁的就是,他虽然没那么烂,却也远远没有陆川说的那么好。电影本身存在太多生硬的地方了,从剧作到导演手法都是。
片子叫做《南京!南京》,给人的感觉讲得是整个大时代的故事,塑造的是群像,但是陆川最后却把落脚点选在了日本军人,高圆圆,范伟这几个人物上,不是说这几个人物不可以,但是完全给人造成一种心理上期待上的落空。他完全可以叫一些别的名字,但是或者出于商业目的或者出于政治目的,他选了这个震撼的名字然后拍出了一部名不副实的电影。
上映前被鼓吹的最多最神的就是影片的日本人视点。关于这个陆川说了很多义正词严的话,大意是我们应该反思,战争都发生七十多年了,我们不能还把日本人简化成一撇小胡子的跳梁小丑。我们要冷静的分析,要知道战争中屠杀的本质。就是这段话打动了我,让我迫不及待的冲进了电影院,然后看了这部几乎浑身上下揪不出任何创新之处的电影。
陆川一直说让我们明白屠杀的本质

说实话,如此失望。从影院出来的时候,我听到旁边一个人讲,就死一个鬼子,这就完了?的确,十四年国土沦丧,千万国民殒命,岂是一个人的自杀就能弥合的。仇恨一种生生不息的苦难,无论对于施暴者还是受害者。这是情感上我给它差评的理由,另外这片子有很多的技术性外伤,这是我给差评的另一个理由。
    
自从看过《可可西里》之后,对于陆川导演甚是喜爱。当然他首先是个人道主义的悲天悯人者。总是站在高人性挖掘角度的他总是温情脉脉的无关民族无国界的爱抚人类。但是对于南京大屠杀中的日本施暴者,他显然太站在人道主义和国际主义的角度上,过于的怜悯了他们的内心。于是这就导致了该片子的前后基调不搭。一方是施暴者角川的人性挣扎矛盾,以致最后内心的崩溃。另一方又相较之那些暴躁的战争分子或者有些被胁迫的无辜参展者导致的惨烈之屠杀。当然,人性面面观的多角度诠释、无善恶的人性内省是全关注生存之艰难的全民的一种温情脉脉和顾全大,这一点无可非议。对于那些施暴者的被强迫,又要面对自己内心的良知之后的崩溃可以写

(不带任何的感情和道德去评论电影,我以前以为这很容易,现在却知道这是一件难事。)

1 开篇的巷战和中后期的难民营戏份严重不均匀,而且后期的诸多线索在前面并未展开。加之前后叙事风格不一,导致电影前后断裂感严重,节奏大乱。不知道是不是删减过分的问题。
2 不缺少震撼的细节和画面。屠杀中国战俘的交叉剪辑;那句著名的“我的太太又怀孕了”;伊田在唐天祥死后的那个长镜头;约翰贝拉的那一跪;修罗场上的日本舞蹈和祭奠场面。等等。但是电影整体缺乏流畅性和连贯性,使得这些段落如遗珠般散落在情节中。
3 情节上,前半部分过分的惨烈,与中后部分过分的松散相比较:高潮部分的迁移导致后半部分的缓慢和沉闷一览无遗。线索分散,矛盾的设置单薄,煽情于是也不甚成功。这应该是导演的能力问题。
4 人物设置过分集中,特别是中国人方面。缺乏更好的代表性。人物关系过分的“链条化”,而非完美的形成网状。导致视角不够宏大。使电影欠缺说服力。
5 不知道是不是预算的问题

“南京!南京!”我看到的是彻骨的绝望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xxxwi.com/zsbk/vod-10815.html

线路F1

影视剧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