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200米

一次别离

电影200米

在线看片
导演:
阿斯加·法哈蒂
演员:
佩曼·莫阿迪,蕾拉·哈塔米,萨瑞·巴亚特,谢哈布·侯赛尼,萨日娜·法哈蒂,梅里拉·扎雷伊,阿里-阿萨哈·萨哈巴齐,巴巴克·卡里米,吉米娅·侯赛伊妮

更新:2024-05-02 08:30

首映:2012-11-13(中国大陆) / 2011-02-15(柏林电影节) / 2011-03-16(伊朗)

年代:2011

时长:123分钟

语言:波斯语

评分:8.8

观看数:82966

热播指数:220

来源网:我爱美剧网

【一次别离】谎言敌不过信仰

影片开场就是男女主人公希望法官解决他们之间的离婚问题,法官一直潜藏在摄影机之后,观众很容易就能够产生代入感。的确整部电影都一直处于对事实真相的寻找,对道德信仰的判断,在困境两难中的选择。
也许导演一直就把每一位观众都定位在法官的位置,印发观者独立的思考,但在我看来,导演对于两个家庭或者说两个社会阶层的塑造,取材、立场、伏笔具有非常明显的倾向性和迎导性。
先从男女主人公离婚的理由说起,并不是因为这对在一起14年的结发夫妻感情破裂,而是希望给将满11岁的女儿更好的环境。因此女方希望一家三口移民国外,而男方不能抛弃身患老年痴呆症的父亲,不管他是否还能够认出自己。当这个矛盾无法调和,他们之后选择分离,但母亲坚持带走女儿,女儿希望留在父亲身边唤回母亲,这样微妙的连结又使得这个家庭没有分崩离析,但双方都不曾放弃各自的立场。
于是父亲被塑造成这样一个角色:有自己的原则,有坚持,热爱家庭。于是导演通过他训练女儿讨要回不该给加油站工人的小费,坚持正确的单词拼写,哪怕被老师扣分的细节

面试官问我,只是两个家伙坐在钢琴边,漂来漂去而已,为什么是你最喜欢的电影?语无伦次的说了一堆,但是唯一的答案没好意思说出口:因为看电影的时候,我有一种自言自语的感觉。
但是,我在变,已经和1900说再见了,再看只有对1900的亵渎和对自己的失望。
近来挺怕的,因为看很多电影都没有以前的感觉了。以前看什么都很容易投入,按兴趣挑电影看,不多,但几乎每一部都是一种享受, 经常哭得稀里哗啦的。现在,那种“信”的感觉没了。同学说我“生病”了,会好起来。自己不信,不好受的同时心里忽明忽暗,总觉得那是人生的一个点到了,我是真的真的有变化了。
今天看了这部片,更确定了这种想法。我看电影是主观的,就像拿心去照拉康的镜像,如果说1900让我第一次认出我自己,那么这部片是让我第二次确定我自己——即使没有那时的确信和惊喜,这也不过是当下心理的实况。
因为,我明白了,我只是一个小人物,不论以后干什么,成为什么。小人物没有勇气成为帝王,疯子,好人,坏人……这个世界是小人物的世界,这个世界里的帝王,疯子

在伊朗电影《一次别离》中,导演阿斯哈·法哈蒂让两个主角一开场便直面镜头,在争吵中各自申诉离婚的理由。这时候,观众被迫占据了法官的视角。也就是说,导演一开始就让观众做好了卷入一场“民事纠纷”的心理准备,并且要求观众对“纠纷”像法官一样作出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这场纠纷发端于:西敏决定要带女儿特梅移民,却遭到丈夫纳德的拒绝,因为他坚持留下来自己照顾痴呆的父亲。另一个纠纷也由此引起:纳德不得不雇保姆瑞茨照顾父亲,他们之间却因为失职和怀疑而发生推搡,瑞茨流产

对于陌生者来说,重要的不是它来自伊朗,它根植于穆斯林文化,或者它有柏林金熊这样的加冕,更不是它并不值得炫耀的200万美元小成本制作,虽然确实打败了上亿的谋导大制作。通篇下来没有多余的累述,除了电影结尾无任何配乐,但却真正观众仿佛置身于那场风暴中,太难得可贵。观众对自己内心强烈的拷问和激烈的思想冲撞,没有一个角色显得多余,每一个人的特质都被刻画得饱满,无论是家庭女教师还是出场寥寥数分钟的债主,即使是配角,也绝对不仅是很多电影中为了情节发展所必须的支持,它就是有一种浑然天成的魅力。
仿佛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这两种相互矛盾的感情,正是这部电影带给观众的感受,并且罕见的做到完美的协调和统一。对于观众来说其实有点稍显残酷,反正我在很多时候都很难将这样一部电影进行下去,因为每一分,每一秒你都在不停的问自己,谁才真正值得获取你的同情和支持,是虽然并不无辜但值得原谅的男主角,还是看似弱势但无时无刻不在提醒观众她另有隐情的女主角,我看完整部电影,也没有给自己的一个肯定的答复

【一次别离】谎言敌不过信仰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xxxwi.com/zsbk/vod-3976.html

线路F1
线路D1
线路M1

影视剧推荐

更多
5.42003美国科幻片
7.82023中国台湾真人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