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人生电影分析

奇幻人生

奇幻人生电影分析

免费看剧
导演:
马克·福斯特
演员:
威尔·法瑞尔,艾玛·汤普森,达斯汀·霍夫曼,玛吉·吉伦哈尔,奎恩·拉提法

更新:2024-05-11 14:33

首映:2006-11-10(美国)

年代:2006

时长:113分钟

语言:英语

评分:7.8

观看数:86809

来源网:我爱美剧网

奇幻人生:2006推荐,别人的事再大也是别人的事,自己的事再小也是自己的事(感想一篇)

人生如戏,谁是编剧。
1.
下车后步行十分钟,到达一个十字路口,我停下来,望着对面树梢后远远的灯光,片刻之后,我才继续前行。
那时我搬来一个多月,这是我迄今住的最贵的房子。每次回家,我都在这个距离停下来,除了看到夜色中隐隐的楼栋,家里窗户的灯光,我还在看到什么,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时间会让这种停留逐渐淡去。这段距离也会一同淡去吗?
2.
再过十年,我会比现在好吗?
有人这样问我,我无法回答。时当2009年初,我们坐在夜里,楼上是我尚未装修的房子,不断有回家的脚步从旁边经过。放到再十年前,我会很肯定给出回答,因为那时我一无所有。当2008结束的时候,有种不同以往的离别之情。我也问自己,再过十年,我会怎样?会比现在好吗?
3.
今天,2012春季的一天,我想随便聊聊,顺便聊聊一部电影,《奇幻人生》,也叫《笔下求生》。

可能有些穿越,“时光在我的文字里交错重叠,回忆有时令我晕眩,如同午后的蝴蝶。”
如果是我的老朋友,你一定熟悉我这样,也一定能原谅我。你还会有个疑问,我已三年未动笔,现在是微博的时代

第一组:
死亡之于悲剧的含义;
琐碎重复对生命的冲击;
工作乐趣之源在哪里?
活在当下的初衷?
第二组:
饼屋老板娘发现哈佛法学院未毕业而自己初衷的愿望已能实现;
税务审计员为女友建议的捐赠避税多赢方案;
10年未出版作品的作家愿意放弃作品的构思,重新构思,超越构思;
大学教授帮助人勇于接收死亡的必然;
第三组:
日本的二郎寿司,二个孩子都大学没念直接学习父亲的手艺;
数字魅力:表面的压抑的深蓝之下暗涌的深情;
名利低于生命价值,奇思妙想背后有神灵;
有些人忙着生,有些人忙着死。你一定会死,只是不是那种固定死法,但别被死亡的恐惧淹没,沦为宿命的消极,而要享受进行中的生活,努力创造哪怕是点点滴滴的美好!
以上就是对该电影的影评,起初想的比较多,比如悲剧的看法,达斯丁从作品中寻找主人公的命运发展路线,主人公活在社会化高度发展之下的感情缺乏症、冷漠麻木等等,后面觉得这些都不是概括性的,而且是电影里面自己要去认真看的东西。
或许第二次看的话我会再去想这些,但现在只有以上的三组码字了。
活在当下----

原谅我看着男主角的一举一动便想起
之前在网络上看过的韩国做的关于倒霉熊的动画
他们长得都是那样的憨态可掬
不像憨豆先生那样夸张
只是有些木讷有些笨拙有些单纯
还有会闭着眼睛慢慢弹着吉他低声唱歌
总之这个男人令我喜欢...
不知道整个电影诉说的是不是就是
所谓的西方的中产阶级生活
但是 我总是觉得影片有种说不出的不一样
整个电影的场景
包括那主人公的家 简洁到了极致
让我怀疑他是不是住在旅馆里
甚至女作家空旷的犹如她枯竭的灵感一样的办公室
还有那个教授充满设计感和舒适感的办公室
所有一切都是那样的规则 简洁
其实 你也可以说是单调...
很喜欢其中的几幕画面
男主人公知道自己已经要死了 并把书那给教授看的那个夜晚
他躺在床上 头顶昏暗的红色光芒和如那个如神抵光环般的床架
耳边响起舒服又有些神圣感的音乐...
教授拿到书后 一直等到夜晚 独自一人 身着整装
在昏暗的灯光下静静的读着他喜欢的女作家的手稿

电影奇幻人生(stranger than fiction)讲的是一个为艺术而死的故事,尽管到影片最后,并没有人死去,但是,影片中的每一个人都有为生命艺术而死的决心。女小说家凯伦是,哈罗德是,安娜也是,他们的生命因为他们拥有死亡的勇气而不再单调,因为他们发现了生命中的艺术而变得凄美动人,坦白说,我佩服片中的每一个人,凯伦为了完成一部完美的作品你愿意亲临每一个不可思议的场地,医院,大雨中的河边,高楼顶楼上,每一个地方都是挑战死亡的地方,在那里,死神的气味让你窒息,但是凯伦用她为艺术甘愿付出一切的决心,以黑色幽默的态度对死亡发出无声的鄙视。而且,凯伦在我们普通人的严重是疯狂的,她让她每一部小说的主角的下场都是死亡,她认为死亡是艺术最美的一瞬,不断地重复死亡,不断追求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凯伦的唯一追求,或许这只是曾经,因为一切都在她遇到哈罗德之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哈罗德是城市极其普通的男人,他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遇到相同的人,做着相同的事,他并不享受此种生活,但是他又不愿改变这种过于规律的生活

教授说,你必须死,这是她最好的作品。
作家说,可是,你这样死简直是完美的。
所以在文学的世界里,美感比生命更重要。
从话剧的发展历史来看,悲剧始终是对人类基本生存境况的一种探求。从古希腊的命运悲剧,比如俄狄浦斯生下来就是要杀父娶母的;到莎士比亚的性格悲剧,比如哈姆雷特的纠结迟疑;到易卜生的社会悲剧,比如娜拉不过是一只小金丝雀;最后到存在主义特别是荒诞派的境遇悲剧,自己世界里的“本我”不断变成别人世界中的“他我”,所以“他人即地狱”。在诸多伟大的作品中,人类的生存总是一场悲剧,这似乎是预定的,而唯一需要解答的只是“为什么”的问题。
这样一来,悲剧主人公作为虚拟的人类,他们的命运反而还真是最符合古希腊的理论,你一被创造出来,就是要死的。不过没关系,你会死得很美很特别独一无二惊天地泣鬼神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并给无数还活着的人带来无限启迪。所以真的没关系,放心大胆去死吧!
这是文学的残忍。
写作是危险的。我当然不是作家,但看影片的时候也忍不住要想我写过的为数不多的几个小故事

"This is a story about a man named Harold Crick and his wristwatch.”
电影开始既给观众一种小说式的开端,当然这就是电影中女作家作品的开端,这却不像《指环王》的开端那样,电影开始并伴随着旁白的类似“很久很久以前。。。”,我想这种构思是巧妙的,独特的。
但观看完这部作品,还是会有奇怪的感觉,以下略作记录,期待其他人的解答。
当女作家在打字机上打上“The phone rang”时,她的电话响起来。当她打上“The phone rang again”时,电话再次响起。当打上“The phone rang a third time”时,电话响起了第三次。是否女作家的新作品中自己也在其中担当了某个角色,所以“the phone”是她家的电话,否则为何作品的文字会指向她的电话。
我觉得最不可思议的是“男教师”要求男主角赴死,因为这是女作家最好的作品,结尾只有他去死才会完美。难道没人觉得这是一种很自私的想法么?男教师还讲了一大堆大义凌然的说话,大意是“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看到男主角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却要他欣然赴死,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接受的

奇幻人生:2006推荐,别人的事再大也是别人的事,自己的事再小也是自己的事(感想一篇)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xxxwi.com/zsbk/vod-59413.html

线路F1

影视剧推荐

更多
7.62022中国大陆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