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临 电影 豆瓣
导演:
丹尼斯·维伦纽瓦
演员:
艾米·亚当斯,杰瑞米·雷纳,福里斯特·惠特克,迈克尔·斯图巴,马泰,马克·奥布莱恩,乔·柯布登,派特·凯利,娜塔莉·希波蒂

更新:2024-05-11 22:35

首映:2017-01-20(中国大陆) / 2016-09-01(威尼斯电影节) / 2016-11-11(美国)

年代:2016

时长:116分钟

语言:英语,俄语,汉语普通

评分:7.8

观看数:65250

热播指数:1085

来源网:我爱追剧网

《降临》大师级!文科生拯救地球!真是太爽了!

多年后,学术界和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或许会因没有给予《降临》以《爱乐之城》、《月光男孩》同等程度(甚至更高)的关注而后悔,因为它本身甚至追溯到特德姜的原著是如此地精明,甚至狡猾,他采用了一个巧妙的寄生关系,将加缪式存在主义所指包裹在影片中反复被提及的结构主义语言学——曾经作为存在主义的对立面。
(一) 电影是什么?——以《降临》本身为例的电影媒介的语言学现象考
无论是特德姜的原著(小说—英语或其他被翻译的语言)还是丹尼斯维伦纽瓦的电影(电影—电影语言)均是一种语言呈现的过程

先说明一下这部电影为何取名《Arrival》(降临)。 Arrival这个词非常棒,它描述了一个时间上或空间上预期的事件发生了,既没有意料之外(Surprise)的震惊,也没有等待已久(finally)的自信,而是流动着一种自然而然的意味,透着英语式的禅意。
“Arrival”对这部电影而言是完美的名字,无论从意境、审美、还是从剧情上来说,都精确地点题了。真是天作之合。相比之下,“降临”这个译名显然有些不思进取。
看完电影后我想给它取一个同样精妙的中文名,苦思良久,居然想到了
——《达》。
<图片1>
到达,洞达,达于性而知天命。“达”这个汉字在思想性上和这部电影,和“Arrival”这个名字也都是完美契合的;只可惜它的语义在现代汉语里弥散了,不如“Arrival”在现代英语口语中也那么传神。
我感到理解这部电影,很喜欢它,希望写一篇文章与大家分享对它的认识和感受。
不过一如既往,先要贴一个剧透警示。没有看过电影的朋友请不要读这篇文章,否则这部电影和这篇文章对您都会失去意义。如果你没看过电影,又怀疑这篇影评值得一读

这是一部科幻电影,外星人来到地球,人类努力想要了解它们来地球的目的。随着语言学家渐渐学会外星人的语言,未来在脑海中的片段也越来越清晰。原来一切都已命中注定,未来告诉现在的你答案。
可能是入戏太深,我看着看着竟真的相信人是拥有知晓未来的能力的,它们都像一个个游离的片段在脑海中漂浮,只是脑海太大了,而它们又太零碎,没有拼凑成一个整体,以致我们忽略了我们其实是拥有知晓未来的思维片段的。写完这段话,你们会不会觉得我疯了,我也觉得自己好像疯了

作为一个没有艺术鉴赏力的理工科电影小白,我好好讲讲自己豆瓣生涯的第一篇“影评”(确切的说是观后感,因为完全只是自己的意识流)。
相对之前看过的 星际穿越 、 地心引力 和 火星救援,看完这部被誉为最佳科幻片的 降临 ,加上看到了一些精彩的影评,我脑海中的科幻片又加深了一层厚实新颖的概念。地心引力和火星救援这种纯科幻,其实本身散发着很浓烈的科幻小说的纯粹感,不掺杂任何其他的 导演想要表达的主题,不以过于苛刻的理论背景为卖点

“我今天把报告的重点放在概念重塑的问题上。概念重塑到底会有多么彻底,有没有可能在第二语言的特定环境里完全切断我们在第一语言中已经习惯性连起来的概念,这是我一直在问我自己的问题,因为我怀疑就算我知道有这样的联系,也做不到这一点。现在我的实验证明,不仅是我做不到这一点。”
有一天我站在台上,不再看眼中的手稿,就能把这些话完全说出来。那时的我大概已经知道我离当初那个默默地想着“说英语的脑子和说汉语的脑子可能大不一样吧”的我已经离得太远了。中间隔着几千千米的航道,四五年的岁月,以及从一本书到一部电影需要走的路程。
而那本书和那本电影之间的间隔,未必会比那时候的我和过去的我之间的间隔更近一些。我知道的。
Demetri的背痛好了一点之后整个人也精神了很多,虽然依然是一天到晚猫在实验室里直到凌晨三点,但是也会在写代码的中间跑出来和大家闲聊一阵,问我们要不要去看电影。“这是语言学家的电影,我们应该组织一起去看。”我正在公共区的沙发上一边练习仆街一边等待被试的时候

《降临》大师级!文科生拯救地球!真是太爽了!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xxxwi.com/zsbk/vod-985.html

线路F1
线路C1

影视剧推荐

更多
5.92015日本恐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