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别离女儿最终选择了跟谁

一次别离

一次别离女儿最终选择了跟谁

在线免费看片
导演:
阿斯加·法哈蒂
演员:
佩曼·莫阿迪,蕾拉·哈塔米,萨瑞·巴亚特,谢哈布·侯赛尼,萨日娜·法哈蒂,梅里拉·扎雷伊,阿里-阿萨哈·萨哈巴齐,巴巴克·卡里米,吉米娅·侯赛伊妮

更新:2024-05-05 22:36

首映:2012-11-13(中国大陆) / 2011-02-15(柏林电影节) / 2011-03-16(伊朗)

年代:2011

时长:123分钟

语言:波斯语

评分:8.8

观看数:50663

热播指数:220

来源网:我爱资源网

翻译成一次别离不是太切合主题

一次离别,不多的人物讲述了一个个市井小民在处理意外事件的细节,经过一番争执与纠缠,最终以民族的宗教信仰化解了诚信矛盾,两个家庭生活中的难题依然继续。相比国内的小成本电影,没有参杂那么多的商业碎片,少了太多了浮躁,看到一个清澈的小城市街角故事,反而深有感触。
回想起中国前20年的电影,也曾经出现过那么平凡朴实的画面,也有这么细腻的扑捉和精湛的演技。而现在社会在进步,电影文化却显浮躁,过度的开发商业价值,过度注重明星效应,除了打打杀杀外星人就是特异功能,反而失去了生活中最珍贵感悟和文化的沉淀。
相比演员精湛的演技,导演精彩的细节展现,在这个国度里,无论阶层、无论性别、无论长幼,在现实与诚信或者说金钱与道德的取舍中,都以信仰为最终的道德归属,这是在本片最大的领悟,貌似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最缺失却弥足珍贵的部分。

最近陆续翻看完央视记者柴静的新书,谈不上多喜欢,却觉得多少耐读,因为能感受到字背后的用心和耐心,从心里流出来的东西,才能真正触动他人的心。名为《看见》,这是她目前正在从事的电视节目的名字,人物访谈,似乎定位也不特别明确,对象各种各样,风格不一,不如此前新闻调查类节目带劲。
不过,在制作者本人看来,这是一个后退却进步的过程,由调查到观察再到看见。仅仅是看见,不作干预,只要能够真正地看见,就是给沉闷黝黑的暗室一缕烛照,哪怕只是一缕,原本黝黑死寂的沉闷,也会逐渐松络柔软起来。世界并不美好,或许也没有想象的那么糟,不会在希望中变化,也不会在绝望中消失,情绪只会让我们在坚硬如铁的现实面前自顾自地伤神懊恼,拿它毫无办法。气鼓鼓的时候,最需要耐心,可我们静得下来吗?还有机会让人们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吗?有人会耐心听吗?世事如此阴差阳错,每个人都心怀委屈,却还要接受是非善恶的审判,可谁又有资格审判谁呢?
人生逆旅,一条儿过,没有删除重来的机会,过去就是过去了,在那些看不见的岔路口上

一次别离
剧情8.5
非常喜欢这种发生了一件事最后循环到最初,什么都没有解决,但是两人已经破碎,裂痕也无法修补,后面近两分钟走廊的戏近乎神来之笔,焦灼地坐在外面,前景虚化听到后面相似的喧嚣想起,绝望感和荒诞就这样不需要台词的完成。剧本完成度非常高,没有想到伊朗电影已经有这样完整的体系。非常喜欢这种中年危机的戏,对比前几年北欧电影《游客》更加凛冽的感觉,这部片烟火气更重,通过密集的台词和大量争吵的戏,我更喜欢这部。两部的戏剧核心都是丈夫撒谎,这部有亲情牵丝里不断的人情味,而且更加内敛。结尾也都是没有讲述家庭破裂,也未说重归于好,这可能就是婚姻的本质吧。手松可以打到五星。
表演8.5
好久没有看过这么棒的表演了,而且到女配戏都不弱,女儿和老师什么的都没有出戏的地方,情绪的堆叠给剧情推进加了不少分,基本上都是对戏,拿捏得非常到位。
娱乐7
因为还不算是可以当拉片的所以卡了一下没上五星,算是一部非常优秀的镜头语言的电影,很多交代不重复,剪辑也特别利落,前半部分有一些模糊了焦点,后面没有合上

影片的开始,是一个男女主在法官面前争吵的长镜头,影片的结束,是一个男女主隔着破裂的玻璃坐在椅子上等待女儿的选择的长镜头,一吵一静,以“别离”开始,又以“别离”落幕,一次别离,一生别离,“别离”贯穿了整部电影的主线索,不止出现在夫妻之间,还出现在了父子之间、阶级关系、私欲与宗教道德、公民与国家等各方面的关系上。整部影片的剧情丝丝入扣,在故事的背后,却是揭示了人与自身、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种种矛盾。
人与自身的矛盾
这种矛盾,是一种信仰与私心、利他与利己的挣扎。他们的信仰,来自于对伊斯兰教的忠诚,影片中最神圣的事情,莫过于手按古兰经发誓。瑞兹的矛盾,主要在于是否说出自己流产的真相,如果她选择保持沉默,那她就可以拿到赔偿金,但如果她说出了真相——她是因为被车撞了才流产的,那么她将什么也得不到。而对于纳德来说,他的挣扎主要来自是否说出他已经知道瑞兹怀孕这件事。如果他说出真相,那他就要受到法律的惩罚,坐3年的牢,也会因此无法照顾女儿和老年痴呆的父亲

在看《一次别离》前,一次在网上偶然瞥见相关影评,说Nader的父亲象征着伊朗政权……我只能说作为一个最近一直关心着柴米油盐的伪文青,我不想也没那个能力把它又拔高到政治电影的范畴。在我看来,日常生活的写实主义,才是这部电影的最好注脚。
一、这部片子一定是细节控的挚爱。纳德和西敏的职业、家庭状况,父女亲情、母女亲情,伊朗妇女现在的生活情况和社会地位,教育对于伊朗妇女的重要,都是用细微的画笔描绘出来的。二、老调重弹但是应景的话:没有什么非黑即白非对即错的。看护的丈夫长期失业,又受丧子之痛,有机会以一个看似合理的方式得到一笔钱,心里难免会打Nader的算盘。Nader在给父亲检查血瘀时,解开衬衫的扣子又扣了回去,说“我不确定瘀伤是否是摔到地下造成的”。要知道,瘀伤的确证有可能让他成功控告瑞茨。女儿为了不让爸爸蹲监狱,向法官做了伪证,换做我我可能也会做同样的选择。好多事情是没办法判断对与错的。三、纳德在给父亲清洗的时候忍不住哭了,西敏在开车时候流着泪抱怨:“我提出离婚他连拒绝的表示都没有

真是一部伟大的电影。
人物的设定其实很简单:一对用不同方式爱着家人,意见分歧而要分开的夫妻,即同名主人公—纳德和西敏;患有老年痴呆的纳德父亲,正值青春期的女儿特枚;因为夫妻分居而请来照顾老人的家庭看护,她幼小的女儿及失业在家换上情绪焦虑的丈夫;负责离婚分配和仲裁纠纷的法官;作为证人而卷入事件的老师。
西敏想要带着孩子举家迁居国外,为了能让孩子享受到更好的成长环境,纳德需要照顾父亲,坚持不离开。镜头首次对准的是两人在法官面前的争执,西敏说起需要离婚的理由,戏剧第一个冲突点是如此平常的生活事件。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几乎家家都有这种问题。法官声音平实稳重,认为离婚理由不充足,在情在理。
西敏回了娘家,而女儿选择留下。女儿没吭声,却揪着一颗心等着父母的合好。西敏离开前,已经不能生活自理语言退化的老人抓着西敏的手,用微弱的声音呼唤她的名字,”西敏,西敏”。纳德白天工作,西敏在离开前通过朋友介绍雇佣了一位年轻的母亲(家政工)负责收拾家务兼顾照顾老人。女看护带着天使般的女儿来到他们家做钟点家政

翻译成一次别离不是太切合主题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xxxwi.com/zsbk/vod-3976.html

线路F1
线路D1
线路M1

影视剧推荐

更多
2018中国大陆纪录片